從參加設計訓練營到成為體驗設計師(UX designer)

Siwen
May 25, 2021

--

專訪Sally Li (現任CASETiFY的用戶體驗/交互設計師)

英文版訪談內容請點擊此處。(來源Tim Chan

收聽訪談完整錄音可點擊Tim的podcast 頻道的第二次訪談錄音(與Sally Li的訪談內容)。

上一期訪談,我們談到如何轉行做用戶體驗設計。那麼,當你成功轉行之後,接下來你將會面臨什麼以及在新的領域裡該如何學習,在這一次的訪談中,Sally將會為我們分享她的經歷,講述她結束設計訓練營的課程之後,如何成功地找到第一份全職工作。

在本次的採訪中,Sally會同我分享以下幾點。下文均以Sally的第一人稱記錄,全程錄音可以點擊此處

  • 在初創公司工作的第一個月
  • 職場工作與設計訓練營課程裡的差異
  • 如何應對未知
  • 如何在公司變得有影響力
  • 在設計訓練營學習的建議

探索

1. 你是如何進入用戶體驗(User Experience)行業?

我念了五年的景觀設計專業,畢業之後從事景觀設計工作大概一年左右的時間。這期間,我有幾個朋友陸續轉行從事這個領域,出於好奇,我也開始想要了解這個行業,這個過程中,逐漸有了興趣。

用戶體驗設計真正吸引我的是設計過程中,設計師不斷的對設計進行反復驗證和優化從而保證設計的用戶友好特性。而這一點在景觀設計中由於項目體量,項目週期以及預算等等原因是無法實現的。於是我決定辭去景觀設計的工作,參加設計訓練營,開始新的職業生涯。

融入

2. 入職CASETiFY第一個月的感受

相比於在其他行業工作,電商行業變化迅速,所以需要更快的速度適應其相應的工作模式。因此,不得不說,我剛開始工作的第一個月裡,工作強度很大,需要不斷學習如何同各個部門的溝通以及合作。

初入這份工作之時,我很擔心該如何適應並做好這一份工作。因為公司沒有專門的負責設計的經理,我工作的一部分得直接向部門總監以及公司總監匯報。比如我的設計思路,設計思路以及如何實施,項目週期等這些事宜都需要我向總監一一闡述。

由於疫情的緣故,我的入職過程也是在遠程辦公中進行的,因而我的工作方式相對比較獨立,導致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去解決。所以在剛工作的第一個月內,我聯繫了業界的前輩,向他們尋求指導和幫助。

3. 找業內同行或前輩們尋求過什麼類型的幫助?

咨詢過類似設計師如何兼顧項目管理的問題。剛開始的工作有一些我不知道如何著手開始的地方,所以我選擇尋求同行從業者的前輩們的指導。從同輩和前輩們那裡得到的建議總結下來就是:不要著急,慢慢來。想一想你想要做什麼?你需要什麼資源?你需要怎麼做?需要誰幫你?這時候如果有一位業內的資深前輩告訴我不要著急,沉著冷靜,一切都會沒事,作為年輕設計師,這些話將非常有幫助。

4. 設計師如何幫助公司建立完善的設計流程?

體驗設計這個領域,大部分在香港的公司沒有很成熟完整的設計流程。因此,設計師們往往還需要幫助公司建立完善成熟的設計流程。而與此同時,公司沒有資深設計師,因而尋求資深設計師提供幫助和支持這一方法不可行,導致年輕設計師們要在兼顧日常工作的前提下尋求解決方法。

比如,我一旦有了新的想法,我需要同合作的程序員討論這一想法是否在他們的立場下可行。當他們反饋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之後,設計師需要考慮他們的反饋意見是否能在組內實施,這往往需要很多次來來回回的溝通和合作才能確定哪些過程可行,哪些不可行以及哪種工作方式最有效。

5. 你們公司的所有人都知道體驗設計師(UX designer)的工作具體是什麼嗎?

我們組對體驗設計(UX design)有很好的了解主要是因為我們的CEO是設計背景出身。然而對於我的工作的範疇的界定還是比較模糊。比如,有時候我被要求設計一個logo,雖然我們公司有專業的平面設計師,動畫設計師,但我還是偶爾會被要求做相關的工作。這種工作方式可能在初創企業比較常見,設計師們往往需要身兼數職,工作範疇不僅限於單一職能。

理論與實際

6. 職場工作與設計訓練營的差別?

設計訓練營中教的有關設計思維,設計過程的理論和實際項目中的過程往往有不少差異。設計訓練營裡,項目初始階段往往都始於用戶研究,次級研究,用戶訪談,在此之後會進入設計階段。儘管這種線性的流程很好,但往往實際中也不全是這樣。並不是所有的項目都一定始於用戶訪談等等。個人認為在設計訓練營的時候,對實際工作的期望值更加理想化。

我現在的日常工作,往往項目開始之初並沒有時間或資源做用戶訪談或研究,只能研究現有數據,再對於某一功能的重新設計,經過A/B測試進行驗證新的設計是否更好,然後再進行調整,反復驗證。

第一份工作千萬不要期待每個項目流程跟在訓練營時一模一樣。學會變通如何在不同階段,不同的項目運用不同的方法。有些公司的設計流程也許可以有足夠的資源做到與訓練營裡教的流程吻合,但並不適用於所有的公司。

在設計訓練營裡可以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但很難有某個一成不變的方法可以適用於所有的問題。你需要學會如何適應現實世界,尤其是在初創企業工作,時間和錢往往都是很重要的因素,高效地盈利往往是最終訴求之一,因此這種情況下,設計師們也需要適應公司的需求,重新調整理論所學的設計流程是不可避免的。

7. 你在工作中學到了哪些技能是在設計訓練營裡沒有的?

實話說,有很多“軟性”技能。我曾經也問過很多對體驗設計有興趣的人同樣的問題。雖然體驗設計師需要知道如何使用相關的設計軟件,設計規範要求等等,但依舊有很多“軟性”技能是不可或缺的。比如做用戶訪談,你說話的方式也許會左右用戶的答案。除了要跟用戶交流,和同事們的溝通這一項“軟性”技能也十分重要。以及同持份者們(stakeholder)的溝通過程要求設計師們能夠高效清晰地傳達設計理念。

另一項我個人認為很重要的技能是設計師們在面對反對意見的時候,可以從容的面對,清晰地闡明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以及背後的原因,同時也可以虛心地接收不同持份者們的反饋意見,以確保不同立場的持份者們和設計師之間的良好溝通。

至於“硬性”技能(使用設計軟件,設計方法論等)和“軟性”技能(溝通,項目管理等)哪一類更重要,我個人認為這兩者同樣重要,如果一定要選擇孰輕孰重,也許“軟性”技能對於體驗設計師而言稍微重要一點。因為能夠表達設計想法,並且得到持份者們的認可,讓大家認識到設計的重要性和對公司的價值所在,這並不是僅僅展示設計就可以實現的。

而現在市面上的設計訓練營並沒有過多地強調“軟性”技能,我個人十分提倡年輕的設計師們在職業初期階段就開始培養這類技能。適時地思考現在的工作中自己是如何運用這些“軟性”技能,以及在之後的求職過程中如何將這些技能更好地展現出來。

8. 第一份工作之前如何習得這些“軟性”技能?

在業內找到一個好的導師很重要,這使得我能夠反思自己的現狀以及思考如何提高自己,如何更好地同持份者溝通。如果你沒能找到業內的導師,可以去YouTube上搜一些相關的視頻,比如如何表達設計想法,如何更好地說服非設計背景的人接受你的設計想法等等。

也有類似 Futur 這樣的資源可以學習溝通技能。由於UX這個行業內相對比較新,所以業內的同行們十分樂意互相支持,提供幫助,因而主動地去拓展並接觸行業內的從業者也是進入這個行業的最佳方式之一。

成長

9. 如何在公司裡變得更有影響力?

增加同持份者們溝通的頻率。了解他們未來兩個季度的的商業目標,向他們闡述相應的設計並且獲得他們的反饋意見等,類似這些方式,作為體驗設計師,可以更好掌握商業領域的相關知識,這些對於體驗設計師而言非常重要,因為設計師是連接商業和用戶的橋樑。同時,溝通的過程中,設計師需要表達清楚設計邏輯,設計帶來的收益,更好地說服持份者們接受設計。所以掌握商業相關的知識對於設計師的在公司的發展非常關鍵。

10. 你會怎樣鼓勵性格內向,害羞的設計師積極地参与并了解商业运作模式?

回想我自己的經歷,我認為了解商業運作模式是一個輕鬆的學習過程。保持好奇心,多問問題。

記住:永遠不存在愚蠢的問題!

承認不懂並不是壞事。作為集體的一份子,相信共事的同事們會幫助你一起解決問題。記住這一點,在與同事溝通的過程中就會更輕鬆。不必要因為不懂而感到有壓力,不懂就問。尤其對於亞洲人,我們很容易害怕自己問的問題在別人眼裡很愚蠢,然而事實是,沒有人生來就是專家。如果你不了解市場或是商業運作,就去通過問問題了解。保持謙遜的態度,實際上也給了自己同其他人建立聯繫的機會,對於在企業和組織裡格外重要。

我前幾天與一個有過十年工作經驗的體驗設計師電話交談中,他講到“不是所有事情我都懂。雖然我有十年工作經驗,但是我也是從不同行業進入到的體驗設計這個行業”。為什麼他可以做到?因為他承認自己不懂並且接受不懂並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這並不代表他必須要提前知道解決方案,才能勝任他的工作。

這通電話使令我豁然開朗。雖然我是一個體驗設計師,而設計師的主要職責是解決問題,但這並不意味我必須一定事先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只要我一直保持好奇心,保有學習能力,那麼我就能獲得更多提高自己各項技能的機會,認識更多能夠指導和領導我進步的人。

10. 你認為體驗設計師還需要學習什麼其他的技能?

了解一點點編程知識。不必精通,了解一點點基本的編程知識對設計師很有幫助。由於設計師和開發人員共事的時間很多,了解開發人員日常使用的語音,有利於更好地同他們溝通。

結語

11. 你會給一年前參加設計訓練營的自己哪些建議?

我應該與本土設計師有更多的接觸和溝通,從而更加了解市場情況。提前了解市場有助於進一步確定自己想去什麼類型的公司。另外,如果當時我盡早與同行們交流溝通,我入職第一個月的時候,面對同樣的問題可能會處理的更得心應手。

另一件我建議設計師學習的技能是如何組織討論會。討論會的想法最初我是從A&J Smart的YouTube頻道上看到。有效的討論會對於協調各個部門的需求,建立合理的交付時間等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比如,現階段我面臨的困境在於工作模式並不是典型的敏捷型方式,而是需要我向各個不同的部門溝通協調。我希望在下一個季度,可以盡量向敏捷型工作方式的方向發展,也就是說把不同部門集結起來在短時間內一起頭腦風暴,確定並優化提案,提高工作效率。而研討會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首先,各方可以實時統一信息。其次,也可以幫助組織者樹立一定的威信。這樣,作為設計師,可以逐漸提高自己在公司的影響力。組織以用戶為中心的研討會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只有有經驗,訓練有素的設計師可以勝任。從而達到準確找出用戶痛點,同時協調並保證所有持份者們所處於信息同步一致的狀態,最終給公司帶來更多的價值。

成功組織研討會的能力不僅僅對我個人,我相信對於大部分體驗設計師都是十分重要並且受益匪淺。保證研討會的順利進行,保證與會者都滿意此類技能往往在設計課程中無法學到。

12. 如何在公司成功地組織研討會?

從小範圍開始。比如第一次會議僅由一名設計師,一名開開發人員和一名市場或商業相關部門的與會。開始不一定能夠邀請資深的同事加入,但是如果你可以成功地組織小規模的研討會,並且產生一定的效益,有了一定的影響力,此類會議的規模也會因此而逐漸擴大。

經過對小規模研討會的試驗,記錄過程,哪些地方開展的好,開展研討會給公司帶來了哪些益處等並且郵件給其他人。這樣一來,口口相傳,會議規模會愈來愈大。

作者的話

對潛在體驗設計師們的展望

Tim Chan的終極目標是提高體驗設計這一領域香港市場的成熟度。一個成熟的市場是由以下幾點構成:

成熟的體驗設計市場 = 成熟的體驗設計機構 + 成熟的設計師 + 市場機會

以上可以通過散步實現:

  1. 幫助更多人掌握相關知識成為初級體驗設計師,使更多有才華的人進入這個行業。
  2. 隨著更多有才能的人進入體驗設計的行業,他們通過自己的能力影響公司從而促進自己所在公司的體驗設計部門越來越成熟。
  3. 由於這些公司的設計方面的完善,會給公司帶來積極的影響。這些影響讓其他有競爭關係的公司也看到了體驗設計,產品設計,服務設計等方面的價值,從而在這些方面投入更多資源。這樣的良性循環,最終會使得這個領域的機會越來越多。

UXwanabe頻道將行業內資深設計師的知識,想法以及觀點傳播出去,針對以上前兩點有一定的作用。接下來我會通過訪談更多的資深從業者們,歡迎大家關注和分享。

--

--

Siwen

UX/UI designer with an environmental design background. A big picture thinker obsessed with crafting the details.